世界的下一個十年,看東協。索引新聞《東協商情》每日為您嚴選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 最關鍵的財經頭條,從政府政策、產業版圖到投資布局,一次看懂。讓您在趨勢起漲前就掌握關鍵資訊,領先市場鎖定下一個成長據點。
【索引新聞|記者黃振綱 越南訊】
在河內舉行的 國家數位轉型日 2025 活動現場,大螢幕上輪播著「Faster More Efficient Closer to People」的主題標語,官員談的已不是鋪光纖、建平台,而是人民到底有沒有感受到方便。越南宣告完成過去五年的「起步階段」,準備把 數位轉型 推向更深、更廣的一輪落地應用,對做雲端、系統整合、資安與 數位身分 生意的台商而言,等於出現一份「下一階段需求清單」。
從鋪管線到拚成效

☑ 五年打底 80% 服務上線、數位經濟近兩成 GDP
在越南科技部副部長 Vu Hai Quan 的說明裡,前五年重心放在拉高 數位意識、鋪設網路與雲端平台,以及把基礎公共服務搬上線上。現在約有 80% 公共服務可全程線上辦理、數位經濟約占 GDP 20%、「數位公民」突破 1 億人,整體框架大致成形,政府開始把焦點轉向「實際效益」。
☑ DTI 2024 出爐 河內首度奪下領頭羊
活動上同步公布 2024 年數位轉型指數 DTI,河內第一次站上全國第一,後面依序是順化、海防、胡志明市與清化。科技部說明,DTI 以 數位政府、數位經濟、數位社會 三大面向評分,合併行政區後改為 34 省市評比,未來會更強調成果,而不是只算「完成了幾個系統」。
☑ 下一步鎖定「有感服務」與數據治理
越南官方強調,新階段希望打造「沒有距離的智慧政府」,讓決策更多依賴 即時資料,人民面對的是免紙本、可客製的線上服務。要達到這個畫面,除了技術部署,還得建立 數位信任 與資安防線;再配合總理剛簽署、涵蓋 46 項指標 的評估制度,未來各部門與地方政府在 資料品質、服務成效 上的壓力都會變大。
台商看盤:從 eID 到資料中心
☑ 做政府案與 SI 的台商:先讀懂「全民數位身分」節奏
不少已在河內、胡志明市接案的台灣系統整合業者私下說,最近最常聽到的關鍵字就是 eID 與數位身分。越南在 國家數位轉型日 2025 上重申,要在 2026 年前讓所有成年公民取得數位身分並可使用核心線上公共服務,這代表身分認證、簽章、資安與後端系統會同步放量。對台商來說,第一步不是急著推產品,而是弄清楚哪些模組能嵌入既有平台、哪些必須走在地合作。
☑ 雲端、資安與資料中心:受惠與壓力一起放大
越南數位經濟占比逼近 GDP 20%,公共服務大量上線,卻也浮現資安事件與詐騙風險,官方在多場談話中一再提到「數位信任」。這種情況對提供 雲端基礎建設、資安服務、大型資料中心 的台灣業者,是機會也是壓力:一方面需求愈來愈強,一方面政府與民眾對 穩定性、備援與個資保護 的要求水位拉高,稍微出包就可能被整體市場放大檢視。
☑ 未來一年會先出現「示範型合作案」
科技部預告今年第 4 季會調整 DTI 評分架構,改成更強調成果的版本,並在 2026 年首季 公布新的評比結果。從這個節奏推估,未來 6~12 個月,中央部會與龍頭城市(例如河內)會更願意推 小而精的示範案,來證明數位轉型真的帶來效率或稅收成長。
專家見解:越南喊進入數位轉型新階段 台商要看哪幾個指標?
東協商會|黃振綱 理事長
☑ 五年就說「通過初始階段」 會不會只是喊口號?
很多台商心裡會打問號:「真的做完第一階段了嗎?」從公開數字來看,線上公共服務占比、數位經濟比重、DTI 積分 的確有明顯上升,但落差點在於「體感」。我會建議台商把注意力放在三個地方:一是人民辦事要不要還是跑好幾個窗口;二是企業端報稅與申請補助有沒有完全線上化;三是地方政府是否開始用資料做預算與城市管理,這些才是判斷新階段深不深入的指標。
☑ 想切入越南數位政府或 eID 專案 第一哩路該怎麼走?
在實務上,我會把路線拆成三層:最外圈是 標準化產品或雲端服務,先透過在地代理商、電信商上架,累積實際案例;中間這圈是和越南 SI 或國營企業一起投標,把在台灣的經驗轉成「可本地化」的模組;最裡圈才是一起參與資料治理、國家級平台。台商要有心理準備,這是一場長跑,不是靠一次大型標案就能穩住,而是靠穩定交付與建立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