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韋石/綜合報導
據中央社華盛頓10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近日宣布,將撤除荷爾蒙補充療法的最高等級「黑框警告」,並承認相關風險被過度誇大。這項決定,正式為延續二十多年的醫療爭議劃下句點。美國衛生部長小羅勃甘迺迪表示:「我們正挑戰過時的觀念,再次承諾基於證據的醫學。」此舉不僅推翻了2000年代初期「女性健康促進計畫」試驗的片面結論,也讓全球再次把焦點放回更年期治療。
一場記者會,如何改寫全球女性的醫療選擇
2002年「女性健康促進計畫」(WHI)研究記者會後,全球媒體以聳動標題大幅報導荷爾蒙療法與乳癌風險的關聯,成功擊中女性內心深處對癌症的恐懼。自此,荷爾蒙補充療法在多數女性心中,幾乎等同於「增加乳癌風險」。然而,經過相關變數校正後,這個風險實際上與安慰劑組並無顯著差異,即使存在也屬於「罕見」等級。但在強烈負面印象籠罩下,荷爾蒙療法帶來的諸多益處,卻被徹底遺忘。
鴻馨診所院長吳佳鴻醫師最新出版的《別怕荷爾蒙,妳抗衰防病的關鍵》一書提到,批評者早已指出WHI試驗存在重大缺陷:當時受試者主要是停經超過十年、年齡約六十歲的女性,這群人本就具備較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卻被用來評估所有年齡層女性的治療安全性,結論自然產生偏差。
被忽視的數據:荷爾蒙療法真正帶來什麼?
荷爾蒙補充療法不僅是緩解更年期血管舒縮症狀(如熱潮紅、盜汗)及生殖泌尿道症狀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更能顯著改善生活品質。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它在疾病預防上的驚人效果。
根據北美停經學會(NAMS)於2022年發表的官方聲明,WHI研究追蹤長達13年的報告顯示,針對50至59歲女性──也就是門診中最常因更年期問題就醫的族群,補充荷爾蒙帶來的益處遠超想像。
吳佳鴻指出,我們先重溫一次2002年被放大的「風險」:每年每萬名合併補充雌激素(CEE)與黃體素(MPA)的女性,會比安慰劑組多出8個乳癌病例。現在,讓我們用同樣的實際發生率,來看看補充荷爾蒙比安慰劑組帶來哪些顯著益處。

單用雌激素可降低七大疾病風險
根據研究數據,單用雌激素(WHI-CEE)組別與安慰劑組相比,在疾病預防上展現全方位保護效果。每年每萬名女性中,冠狀動脈心臟病可減少11個病例、乳癌減少5個病例、大腸癌減少3個病例、任何癌症減少8個病例、任何骨折減少16個病例、任何原因造成的死亡減少11個病例,最驚人的是糖尿病風險可減少26個病例。
併用黃體素同樣具保護作用
而雌激素併用黃體素(WHI-CEE+MPA)組別與安慰劑組相比,同樣展現顯著保護效果。每年每萬名女性中,任何骨折可減少25個病例、任何原因造成的死亡減少10個病例、糖尿病風險減少11個病例。
關鍵在於選對配方與時機
吳佳鴻特別強調,這些數據揭示了一個被長期忽略的事實:當女性們擔憂罕見的乳癌風險時,卻可能錯失荷爾蒙療法帶來的明顯健康益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論單用雌激素或合併黃體素,「任何原因造成的死亡風險」都呈現下降趨勢。
更重要的發現是,如果使用生物等同性黃體酮(P4)取代黃體素(MPA),甚至可以避免原本就極為罕見的乳癌風險。目前市面上已有劑量較低或作用更局部的新型荷爾蒙療法可供選擇,讓治療更加精準安全。
現行指導方針也明確指出,健康、剛進入更年期或更年期前期的女性──通常介於40至50多歲,才是真正的潛在適用對象。這與當年WHI試驗受試者的年齡層有著天壤之別。
專家呼籲:別讓恐懼主導醫療決策
二十多年來,全球無數女性因為一場有缺陷的研究與媒體的過度渲染,被迫忍受更年期症狀的折磨,甚至錯失預防多種慢性疾病的機會。如今,隨著FDA撤除黑框警告,以及越來越多長期追蹤數據的公開,真相終於浮出水面。
吳佳鴻呼籲,正確理解並選擇合適的荷爾蒙療法,對女性健康至關重要。別再讓恐懼主導醫療決策,而是應該基於完整的科學證據,與專業醫師共同討論,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畢竟,健康不該建立在片面資訊與過時觀念之上。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別怕荷爾蒙,妳抗衰防病的關鍵》美FDA撤更年期荷爾蒙警告,吳佳鴻揭20年乳癌恐懼如何被放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