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新聞|編輯部/台灣 綜合報導]-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 10 月 CPI 年增 1.48 %,通膨壓力雖未退,但整體仍穩在 2 %以下。肉類、蛋價與外食費漲聲不斷,讓民眾有「荷包失血」的感覺。不過在另一面,這波成本變化也讓餐飲業掀起設備更新、數位升級與供應鏈重整的浪潮,正是台商介入的新契機。
從通膨數字,看見轉型方向
☑ 物價穩定區間內微升
10 月 CPI 年增 1.48 %,已連續 6 個月低於 2 %。經濟學者指出,台灣的通膨控制仍優於多數亞洲國家,顯示物價雖漲但未失控。
☑ 食物與外食費最有感
食物類上漲 2.02 %,其中肉類漲 5.43 %、蛋類漲 6.69 %,外食費年增 3.56 %。主因是人力與能源成本推升,連鎖餐飲業的價格調整最為明顯。
☑ 民生支出壓力變成商機
不少餐飲品牌開始導入自動化烹飪設備、預製餐系統與 AI 點餐機,讓「人少也能快出餐」。這波轉型需求正在帶動廚具、機電、冷鏈與 IT 供應鏈的訂單。
吃出來的「供應鏈新藍海」
☑ 餐飲設備升級潮啟動
外食店主想省人、省時、省電,自動化設備與智慧廚房成為剛需。台商若能提供「一站式設備+維保服務」,市場空間大幅打開。
☑ 冷鏈物流再受關注
肉類、蛋品漲價讓業者重新檢視儲運品質。具冷鏈、溫控物流、雲端監控能力的台資企業,有機會進入本地大型餐飲與電商平台供應網。
☑ 品牌體驗創新成決勝點
消費者既然願意花更多外食,就更重視「體驗」。從裝修、照明、氣味設計到數位點餐界面,皆是台商在設計與系統整合領域的新商機。

專家見解:外食變貴,台商該怎麼看?
東協商會(社團法人東協商貿發展策進會)|黃振綱 理事長
☑ 餐飲業壓力真的很大嗎?
「確實,人力與租金是關鍵壓力,但也是推動業界升級的力量。外食市場仍穩定成長,只是『靠人撐』的經營模式已過時。要用科技與管理思維來轉型。」
☑ 台商怎麼把握這一波變化?
「這其實是產業更新的最佳時機。可聚焦兩大方向:一是切入智慧餐飲設備與冷鏈供應,二是協助連鎖品牌數位化、國際化。只要能解決效率與成本問題,就能在這波微通膨時代中突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