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2025 全國網購節鎖定 35 兆印尼盾 本土品牌與零售媒體成焦點

印尼:2025 全國網購節鎖定 35 兆印尼盾 本土品牌與零售媒體成焦點

【索引新聞|王志強/印尼 綜合報導】-印尼年度最大的電商盛事「全國網購節」(Harbolnas) 2025 年活動細節引發業界熱議。印尼政府與電子商務協會 (idEA) 共同宣布,本次活動目標是創造 35 兆印尼盾 (約 21 億美元) 的驚人交易額 ,並以「Declare Love for the Archipelago」(宣告熱愛群島) 為核心主題,強力扶植本土品牌 。

這次事件不僅預告著一場銷售大戰,更凸顯了零售媒體 (Retail Media) 與社群電商將成為品牌能否在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決勝關鍵 。​


本土優先風潮再起 交易額目標劍指新高

☑ 目標直指 35 兆,力拼在地化:印尼政府設定了 2025 年 Harbolnas 交易額 35 兆印尼盾的目標,較 2024 年的 31.2 兆印尼盾預計增長 12.2% 。更重要的是,官方期望在地產品的交易佔比能突破 50% ,顯示政府扶植本土中小企業 (MSMEs) 的強烈決心,這波變化對所有參與者都是一個新挑戰。​

☑ 平台巨頭戰略轉向:傳統電商巨頭如 Shopee、Tokopedia、Lazada 仍是主力 。但市場焦點無疑是 Tokopedia 與 TikTok Shop 的深度整合,此舉讓品牌能直接在 TikTok 的社群環境中完成從內容曝光到下單的閉環,實現「即看即買」,社群電商的影響力大增勢頭明確 。​

☑ 零售媒體成新戰場:當所有品牌都在砸錢促銷時,單純的折扣已難以吸引目光。零售媒體應運而生,它利用電商平台自身龐大的消費者行為數據,幫助品牌進行精準廣告投放 。對品牌而言,這意味著行銷策略必須從「廣泛曝光」轉向「精準觸及」,以應對高漲的廣告成本和消費者麻痺。​


台商迎戰數位新賽局 三大挑戰不容忽視

☑ 在地化敘事壓力倍增:隨著「國貨優先」成為主旋律,純進口模式的台商將面臨更大競爭壓力。品牌故事若無法與印尼本地文化、驕傲感產生連結,單靠功能或價格優勢將很難打動消費者 。如何讓品牌更「接地氣」,成為一項緊急課題。​

☑ 行銷預算需重新配置:衝擊來得猛烈,過去集中在搜尋引擎或傳統社群媒體的廣告預算,如今必須重新分配給 TikTok 這類的社群電商,以及 Shopee、Tokopedia 平台內的零售媒體廣告 。台商需快速學習這些新工具的操作模式,否則將在數位貨架上失去能見度。​

☑ 後勤與金流面臨大考:Harbolnas 期間的爆量訂單,對物流配送與金流支付系統是極大考驗 。特別是印尼島嶼眾多,確保「最後一哩路」的配送體驗至關重要。台商必須提前檢視合作的物流商是否可靠,並提供如「先買後付」(BNPL) 等多元支付選項,以降低結帳環節的顧客流失率 。​

3分鐘東協新聞


重點觀察與決策提醒

☑ 在地化浪潮下,台商供應鏈如何結合印尼製造優勢,提升產品的「在地認同感」?
☑ 面對零售媒體與社群電商的雙重夾擊,台灣品牌該如何調整行銷預算與人才佈局?


FAQ|印尼電商年度大戰的台商應對之策

專家見解:東協商會(社團法人東協商貿發展策進會)|黃振綱 理事長

☑ 印尼政府強力扶植本土品牌,對純進口的台商是危機還是轉機?
黃振綱理事長:「這是結構性的轉變。短期是危機,因為競爭成本和市場准入門檻都在提高。但長期來看是轉機,它迫使台商思考更深度的在地化策略,例如與印尼夥伴合資設廠、技術合作或品牌授權,將台灣的品質管理優勢與印尼的成本、通路優勢結合,反而能建立更穩固的護城河。」

☑ 中小企業資源有限,該如何參與 Harbolnas 這種大型電商節慶?
黃振綱理事長:「中小企業不應追求全線開打。建議採取游擊戰策略:首先,集中資源在一個核心平台,例如鎖定 Shopee 或 TikTok Shop,深度經營。其次,與其花大錢買廣告,不如與中小型網紅 (Micro-influencer) 合作,他們觸及的粉絲更精準、黏著度更高。最後,將活動目標從『衝高銷售額』調整為『獲取新客名單』,為後續的再行銷打下基礎。」

印尼:2025 全國網購節鎖定 35 兆印尼盾 本土品牌與零售媒體成焦點
3分鐘東協新聞(圖/僅供示意)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