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新聞 周文傑
避險資產的意外反應
時序進入2025年4月,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再度升溫,主要經濟體之間的關稅戰(Tariff War)陰霾籠罩市場,按照傳統金融理論,這類不確定性理應推升黃金(Gold)等避險(Safe Haven)資產的價格。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近期國際金價(Gold Price)不僅未能受惠於避險需求的增加,反而出現了震盪下挫的「反常」現象,引發市場投資者的廣泛關注與疑慮。面對這種看似矛盾的市場反應,資深金融專家們提出了深入的市場分析(Market Analysis),普遍認為黃金的基本面支撐依然存在,除非全球經濟走向一個極端情況,否則無需過度悲觀。
市場眼鏡碎滿地?貿易戰升溫黃金為何「軟腳」?
傳統觀念中,貿易戰升級意味著全球經濟風險增加、供應鏈受阻、通膨壓力可能上升,這些因素通常會促使資金流向黃金尋求避險。那麼,此次金價為何不漲反跌?市場分析師指出,可能存在幾種短期因素的疊加影響。其一,美元的短期走強。有時在國際緊張局勢初期,美元因其儲備貨幣地位及相對的經濟韌性,會吸引避險資金流入,美元走強則會對以美元計價的黃金構成壓力。其二,對經濟前景的深度憂慮引發的流動性需求。若市場擔心關稅戰可能迅速演變成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部分投資者可能會不計價拋售包括黃金在內的各類資產以換取現金。其三,技術性賣壓或獲利了結。在經歷先前波段上漲後,部分交易者可能藉由關稅消息進行獲利了結。專家們傾向於將這種現象視為短期市場噪音或技術性調整,而非黃金避險屬性的根本改變。
🔗 日圓利率市場風雲變幻,避險基金豪擲千萬美元延攬頂尖交易員
專家定調:避險光環未褪 「有撐」論點解析
儘管短期金價出現波動,但多數專家在進行市場分析後,仍堅持「黃金有撐」的觀點。他們認為,支撐金價的幾大支柱並未因關稅戰的短期干擾而動搖。首先,全球範圍內的通膨壓力雖然可能有所緩和,但要回到長期目標水平仍面臨挑戰,黃金作為抗通膨工具的價值猶存。其次,地緣政治風險並非只有貿易戰,其他地區的衝突與不穩定因素(例如:假設俄烏、中東等地局勢仍緊張)持續提供避險需求。再者,全球央行近年來持續增持黃金儲備的趨勢未變,這構成了對金價的結構性支撐。最後,將黃金納入投資組合以分散風險的需求,在不確定性增加的環境下依然存在。這些因素共同構成了專家們眼中黃金的「底氣」。
「除非經濟大衰退」:專家警告的真正紅線
值得注意的是,專家們在強調「黃金有撐」的同時,也明確指出了其支撐力的「前提條件」——那就是不能發生「經濟大衰退」(Major Economic Recession)。專家們區分了「經濟放緩」或「溫和衰退」與「大衰退」的級別。在前兩種情況下,黃金的避險和抗通膨特性通常能發揮作用。但如果關稅戰引發的是像2008年金融海嘯那樣的深度、廣泛且可能帶有通縮性質的「大衰退」,屆時恐慌情緒可能達到極點,流動性極度緊縮,企業倒閉潮與失業率飆升,在這種極端情況下,即使是黃金也可能難以倖免,因為投資者會優先持有現金,或者通縮預期會削弱黃金的吸引力。這才是專家們認為可能真正威脅金價長期支撐的「紅線」。
總體來看,近期金價在關稅戰背景下的反常下跌,被多數專家解讀為短期現象。他們的核心觀點是,黃金的長期價值支撐仍在,投資者不應僅因短期波動而恐慌。然而,關稅戰是否會將全球經濟推入「大衰退」的深淵,則是需要密切關注的關鍵風險點。在做出投資決策時,理解短期市場噪音與長期基本面趨勢,並警惕真正的宏觀風險,顯得尤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