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品萱/綜合報導
昔日霸主的求援訊號?
全球半導體產業格局劇變,昔日龍頭英特爾(Intel)近年在製程技術發展上面臨挑戰,市場頻頻傳出其可能擴大委外代工,甚至尋求晶圓代工霸主台積電(TSMC)「救援」的說法。此議題不僅牽動兩大巨頭的未來佈局,更引發業界專家的深度分析。然而,多位分析師提出警告,認為對台積電而言,大規模、深層次地「救援」英特爾,可能是一項「無法承受之重」,恐對台積電自身的營運、技術領先地位乃至客戶關係帶來難以預料的風險。這究竟是危言聳聽,還是深思熟慮後的警世諍言?
產能的極限挑戰:奧援英特爾是否排擠現有客戶?
專家分析的首要憂慮,集中在台積電有限且極度搶手的產能,尤其是在先進製程領域。台積電目前的產能早已被蘋果、AMD、輝達、高通等全球頂尖科技公司瓜分殆盡,訂單滿載是常態。若要承接英特爾可能釋出的龐大訂單,特別是其核心的CPU產品線,勢必會對現有產能造成巨大壓力。這不僅可能排擠到長期合作夥伴的訂單需求,引發客戶不滿,甚至可能動搖台積電一直以來努力維持的「客戶中立」原則。一旦客戶產生疑慮,認為台積電為了支援英特爾而犧牲其他客戶權益,長期建立的信任關係可能出現裂痕,其後果不堪設想。這對於極度依賴客戶信任的晶圓代工模式而言,無疑是巨大的營運風險。
【相關新聞】OpenAI 營運模式再掀波瀾:傳與微軟密談重塑合作,未來 IPO 藍圖浮現
資源分散的隱憂:鉅額投資與技術焦點模糊
其次,專家擔心的是資源的分散效應。為了滿足英特爾可能提出的高規格、大規模代工需求,台積電勢必需要投入鉅額的資本支出進行擴產,並可能需要調配大量的研發資源來配合英特爾的產品藍圖。這對於正全力衝刺2奈米、甚至更先進製程技術,同時在全球多地進行設廠佈局的台積電而言,可能導致資源過度集中在單一客戶(且是潛在競爭對手)身上。這不僅增加了營運風險的集中度,更可能因此分散了在更前瞻技術研發上的投入,長期來看,反而可能削弱其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延緩技術領先的步伐。如何在協助客戶與保持自身技術領先之間取得平衡,是一大難題。
技術機密與競爭風險:與昔日巨頭的微妙界線
更深層次的顧慮,在於技術機密與潛在的競爭關係。英特爾不僅是可能的客戶,更是喊出IDM 2.0戰略,意圖重振自家製造能力,並跨足晶圓代工服務(IFS)的直接競爭者。台積電若深度介入英特爾核心產品的製造,無可避免會接觸到其設計細節與未來規劃。如何在合作中設立有效的防火牆,確保自身的製程機密不外洩,同時避免間接協助了未來的競爭對手強化實力,這其中的分寸拿捏極其困難。專家認為,這種既是客戶又是對手的微妙關係,使得大規模「救援」行動充滿了戰略上的矛盾與風險,稍有不慎,可能養虎為患。
綜合來看,專家們提出「無法承受之重」的觀點,並非否定台積電的技術實力或產能潛力,而是從更宏觀的戰略層面、客戶關係管理、資源配置效率以及長期競爭格局等多個維度,評估了深度「救援」英特爾可能帶給台積電的潛在負面影響。這提醒市場,巨頭之間的合作並非總是雙贏,其背後複雜的利害關係與潛在風險,需要更為審慎的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