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新聞 黃振綱】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的最新警告,不僅讓金融市場緊繃神經,更為美國乃至全球普通民眾的荷包敲響了警鐘。鮑爾明確指出,前總統川普宣布的全面性關稅措施,不僅可能「暫時性」推升通膨,其影響更可能是「持久的」。這番言論,加上近期美國通膨數據本已顯現的頑固性,引發了市場對「惡性通膨」(持續性高通膨)幽靈可能再現的擔憂。
鮑爾強調,聯準會的核心職責是確保長期通膨預期穩定,防止一次性的物價衝擊演變成持續的通膨問題。然而,他也承認,要避免這種結果,取決於物價上升的幅度以及經濟吸收關稅衝擊所需的時間,這些都充滿不確定性。對普通民眾而言,這意味著雙重打擊的風險正在升高:一方面,關稅將直接或間接推高進口商品和相關產品的價格,從日常用品到汽車、電子產品都可能漲價,加劇本已存在的通膨壓力。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的分析顯示,僅今年宣布的各項關稅,就可能讓美國家庭平均損失相當於2024年的3800美元。
另一方面,鮑爾暗示聯準會短期內不會急於降息,意味著高利率環境將持續更長時間。這將直接影響民眾的借貸成本,包括房屋貸款、汽車貸款、信用卡利率等都將維持在高位,進一步壓縮家庭的可支配所得。企業也將面臨更高的融資成本,可能抑制投資意願,進而影響就業市場的長期表現。鮑爾自己也提到,雖然目前經濟和就業市場依然穩固,但消費者和企業對未來的悲觀情緒已有所增加。
鮑爾的談話勾勒出一個令人擔憂的前景:美國經濟可能面臨一段「物價較高、成長較疲弱」的時期。關稅帶來的通膨壓力,疊加聯準會為抑制通膨而維持的高利率,形成了一種可能相互強化的負面循環。雖然鮑爾表示聯準會將保持警惕,在必要時運用工具維持總體經濟穩定,但他著重於通膨風險,也暗示聯準會對於關稅可能造成的經濟放緩,似乎傾向於事後反應,而非預防性降息。這場由貿易政策引發的經濟震盪,其最終代價恐怕將由全球的消費者和企業共同承擔,經濟全面復甦之路也因此蒙上更深的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