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新聞 李浩宇】隨著美中貿易戰出現休兵跡象,全球貿易需求似有解封,本周全球海運市場傳出貨櫃運輸量急遽增加的現象。包括馬士基(Maersk)、地中海航運(MSC)在內的「海運五哥」普遍反映,貨櫃預訂量及實際裝載量均有顯著提升,顯示先前因貿易不確定性而被壓抑的貨運需求正快速釋放。此一發展不僅為持續波動的海運市場注入強心針,也預示著下半年傳統旺季的樂觀前景,但同時也需關注短期內運力調度與港口作業的壓力。
貿易緊張暫緩 貨櫃運輸需求應聲反彈
巨頭同步感受需求回暖
近期,市場對美中兩國可能就關稅問題達成某種程度和解的預期升溫,這一積極信號迅速傳導至全球貿易鏈。全球主要的貨櫃航運公司,包括被業界合稱為「海運五哥」的馬士基(Maersk)、地中海航運(MSC)、達飛海運(CMA CGM)、中遠海運(COSCO Shipping Lines)以及長榮海運(Evergreen Line)等,本周普遍觀察到貨櫃訂艙量及實際出貨量出現顯著的「暴增」現象。業者指出,部分航線的裝載率快速回升,甚至出現艙位趨緊的情況,與前幾周的觀望氣氛形成鮮明對比。
壓抑需求的釋放與庫存回補啟動
分析人士認為,本周貨櫃量的急遽增加,主要歸因於先前因貿易戰陰霾而被遞延或暫緩的貨運需求得到集中釋放。許多進出口商在貿易政策不明朗時期選擇延遲出貨或減少庫存,以規避潛在的關稅風險。如今,隨著貿易緊張局勢有望緩解,這些被壓抑的需求如開閘洪水般湧現。此外,部分企業可能預期未來幾個月經濟活動將逐步恢復,開始積極進行庫存回補,也進一步推升了即期的貨運量。零售商為迎接下半年銷售旺季而提前備貨,也是此波需求的重要推手。
市場反應與運價走勢觀察
現貨市場運價短期看漲
貨櫃運輸需求的突然增加,已對現貨市場的運價產生直接影響。部分熱門航線,特別是亞洲出口至北美及歐洲的航線,已出現運價止跌回升甚至小幅上漲的跡象。航運公司在艙位利用率快速提升的背景下,也更有底氣取消部分航次的減班或空班計劃,甚至考慮在需求持續強勁的情況下,小幅調高運費附加費。然而,運價的長期走勢仍需觀察貿易局勢的最終發展以及全球經濟復甦的力度。
航商審慎樂觀應對市場變化
面對突如其來的貨量增長,各大航運公司雖感振奮,但也保持審慎樂觀的態度。一方面,業者積極調配運力,優化航線網絡,以滿足客戶的即時需求;另一方面,也密切關注全球貿易政策的後續發展,以及可能出現的供應鏈瓶頸,如主要港口的擁堵情況是否會再現。航商普遍認為,若貿易休兵能夠落實並持續,下半年的傳統旺季表現可期,但仍需警惕市場波動風險。
對全球供應鏈的潛在影響
短期內港口與內陸運輸壓力增加
貨櫃量的迅速增加,無疑會對全球主要港口的作業效率帶來考驗。若短期內大量船舶集中到港,可能會引發一定程度的作業延遲,甚至局部性的擁堵。同時,內陸運輸如卡車、鐵路的運力調度也需及時跟上,才能確保貨物順暢送達最終目的地。供應鏈各環節的協同運作能力將面臨新的壓力測試。
供應鏈韌性與多元化佈局的再思考
此次全球海運貨櫃量的劇烈波動,再次凸顯了全球供應鏈在面對外部衝擊時的敏感性。貿易戰的起伏直接牽動著貨物流動的節奏和成本。這也促使更多企業重新思考其供應鏈的韌性問題,加速推動採購來源和生產基地的多元化佈局,以降低對單一市場或政策環境的依賴。從長遠來看,建立更具彈性和抗風險能力的供應鏈,將是全球企業的共同課題。
後市展望:機遇與挑戰並存
下半年旺季行情可期?
基於當前貨櫃量的回升態勢以及貿易緊張局勢的緩和預期,市場對於今年下半年海運旺季的表現普遍抱持較為樂觀的看法。若全球經濟能維持溫和復甦,配合庫存回補需求的持續,海運市場有望迎來一波較為穩健的行情。然而,全球通膨壓力、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走向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仍可能對市場需求和運力供給產生影響。
運力過剩隱憂是否緩解?
過去一段時間,市場對於新船大量交付可能導致的運力過剩問題始終存有擔憂。此波因貿易戰休兵預期而帶來的需求回升,雖然短期內有助於消化部分過剩運力,但中長期的供需平衡狀況仍需密切關注。航運公司在享受短期利好的同時,也需審慎評估市場的長期趨勢,避免過度擴張,並持續透過提升營運效率和服務品質來增強競爭力。總體而言,貿易戰休兵為近期波動的全球海運市場帶來了積極信號,但行業的根本性挑戰與機遇依然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