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人力短缺、「五大皆空」的時代背景下,急診醫學首當其衝。所謂「五大皆空」指的是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與急診科,這些核心臨床科別長期面臨人力不足與工時壓力問題。根據多份調查顯示,醫師離職的主因已不僅限於薪資條件,更多來自於職場中的不快樂與疏離感。
為了吸引更多優秀年輕醫師投入急診領域,臺北榮民總醫院急診部於上週六(11/1)舉辦「住院醫師訓練暨教學理念說明會」,並由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協助策劃,以嶄新的「體驗式培訓」形式登場。
▲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林永煬特別出席,肯定急診部不僅在臨床教學上持續突破,也勇於嘗試更人本的教育模式。(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活動當天,臺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林永煬特別出席,肯定急診部以創新形式深化教學與招生,並感謝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協助策劃。
他表示:「醫學教育不能只是知識傳遞,更要讓下一代醫師感受到團隊文化與臨床的溫度。」
創新設計結合臨場互動,改變傳統招生形式
此次活動有別於以往傳統的招生說明會,不再只是單向的簡報與介紹,而是以沉浸式體驗設計開場。
▲臺北榮民總醫院急診部黃獻皞部長開場致詞,說明北榮急診住院醫師訓練理念與核心精神。(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知名人資專家黃至堯博士談到,北榮急診擁有完整師資與系統化訓練資源,讓年輕醫師能像進入有規模的大公司般,獲得紮實且全面的臨床經驗。(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活動一開始,由北榮急診部黃獻皞部長與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暨知名人資專家黃至堯博士開場致詞。
黃獻皞部長提到,北榮急診長年致力於臨床教學與跨科整合,讓年輕醫師能在高度臨床壓力下,仍保有精準判斷與冷靜決策的能力;他也強調,「真正的急診訓練,不只是學醫,更是學領導」。
黃至堯博士則指出,北榮急診擁有完善的師資系統與完整的臨床訓練資源,年輕醫師能在明確架構下獲得全方位成長,「就像進入一家有規模的大公司,能夠在體系中汲取經驗、打好基礎,未來不論走到哪裡都能展現專業與成熟度。」
▲陳正翰科主任分享自身經歷,並進行急診簡報說明。(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接著,由陳正翰科主任進行招生說明,同時他也分享自己當年選擇急診的故事。他笑說:「我當時的第一自選就是急診,部長還特別關心我。」從那時起,他就深刻體會到,選擇急診不只是進入一個科別,而是踏上一條需要堅持與熱血的道路。
▲邱柏齊醫師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說明「選擇急診的特質」,強調急診工作雖忙碌卻充滿彈性,是能兼顧生活與熱情的選擇。(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接下來,邱柏齊醫師也以幽默方式談到「什麼樣的人適合選急診」,他分享現場示意圖中的觀點,指出「喜歡掌握自己時間、彈性工作節奏、沒有長期醫病關係、平衡生活與壓力的人,很適合選擇急診。」他的發言引起現場熱烈共鳴。
▲參與者與學長姐同桌合作挑戰「急診 Bingo 任務」,現場氣氛熱絡、團隊合作無間。(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在此次活動中,影響力教育基金會特別導入「體驗式培訓」概念,將過往制式的招生說明轉化為充滿臨場感的學習體驗。
參與者與學長姐同桌共餐,一起進行「急診 Bingo 任務挑戰」,必須在限定時間內完成各項任務,例如:尋找醫療器材、合照互動等。過程中,學長姐不只是帶領者,更成為學弟妹的隊友與夥伴,在笑聲與交流中展現急診最珍貴的團隊默契。
許多參與者在活動後表示:「原本覺得這只是場說明會,但實際參與後,真的感受到急診團隊的力量與溫度。」
從理解專業到體驗文化,重新定義急診的價值
▲學長姐帶領參與者進行外傷與災醫模擬體驗,傳遞北榮急診的臨床實力與文化。(圖/影響力教育基金會)
本次活動結合設備體驗、災難醫學展示、外傷模擬與實際互動等多元環節,讓學員不僅「聽見」急診文化,更能「親身體驗」團隊協作的力量。多位學長姐也現身參與,分享在北榮急診的職涯經驗與教學心得,現場氣氛熱絡、笑聲不斷。
在醫療人力緊縮的時代,北榮急診部透過這場創新招募活動,從制度之外找回「人」的連結。此次活動不僅展現榮總急診的臨床實力,更體現出教育單位與基金會共同推動的使命:讓更多年輕醫師在面對挑戰時,依然選擇留下、選擇相信醫療的價值。

-1024x576.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