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新聞|編輯部/台灣-東協 綜合報導]─全國商業總會與韓國進口協會簽署 MOU,聚焦食品、觀光、健康醫療、美容美妝及遊戲五大產業。台灣 2025 年出口首度超越韓國,但在這五大產業對標東協時,優勢與短板卻截然不同,台商應重新評估各產業在東協的滲透策略。
台灣五大產業出口實力與台韓競爭態勢
☑ 台灣整體出口首度超越韓國創新里程碑
2025 年 8 月台灣出口值 584.9 億美元,年增 34.1%,首度超越韓國同月出口,全年台灣出口預計超過 6,000 億美元,將追上韓國、香港,成為全球第 15 大出口國。台韓雙邊貿易 2024 年達 645 億美元創新高,但台灣對韓出口僅 208 億美元,自韓進口 437 億美元,逆差高達 229 億美元。
☑ 台灣食品在韓國市場表現突出但受限制
台灣鯛、台南農漁加工品在 2025 年首爾國際食品展刷新紀錄,台南市參展團初步統計創造近 2 億元效益。台灣食品以品質穩定、食安管理優質、客製化服務見長,但保存期限短、缺乏韓國自由貿易協定(FTA)關稅優惠等因素推高成本,限制了市場滲透。
☑ 台灣美妝出口成長率優於整體出口
台灣美妝產業近五年成長率達 10.39%,2025 年 1-7 月出口成長率達 17%,優於台灣整體出口成長率 10.5%。東協市場已成台灣美妝重點銷售區,消費者對香水、清真化粧品、男仕化粧品、多效合一保養品需求持續攀升。
五大產業在東協的實際競爭力與風險評估
☑ 食品產業在東協面臨東道國與韓國三角競爭
台灣食品在東協已有穩固基礎(珍珠奶茶、水果罐頭、醬料等),但東協當地政府對本土農漁業保護力度升高(越南、泰國推進農業現代化),同時韓國透過 FTA 優勢(如韓越 FTA)與本土化策略壓低關稅門檻。台商應加快推動 FTA 談判,同時轉向高端食品與代工合作,而非單純貿易。
☑ 美妝產業是台灣在東協的相對優勢產業但品牌力不足
台灣美妝以天然萃取、功效導向見長,對東協年輕消費者吸引力高,但台灣美妝品牌國際知名度遠低於日本、韓國、法國。東協消費者常透過直播、社群平台購買美妝,台商應強化「Taiwan Beauty」品牌建設、與 KOL 合作、布局東協電商平台,而非依賴傳統零售。
☑ 遊戲與健康醫療是台灣未來競爭焦點但投入仍不足
台灣遊戲產業在全球排名 14,健康醫療因應銀髮化趨勢已成政策優先項。但在東協,這兩大產業仍多被新加坡、馬來西亞等當地企業與日韓廠商主導。台商進入門檻高、需在地化研發與在地人才配置,目前台商真正布局者極少,機會與風險並存。

重點觀察與決策提醒
☑ 台灣出口整體超越韓國,但在東協卻被韓國透過 FTA 逐步蠶食,台商應否加快推動台灣與東協的貿易協議深化?
☑ 美妝與遊戲是台灣相對優勢產業,但品牌國際化仍大幅落後,台商應否加大投入東協直播電商、社群行銷與 IP 授權,而非依賴代工與貿易?
FAQ|台灣五大產業在東協的真實競爭力
專家見解:東協商會(社團法人東協商貿發展策進會)|黃振綱 理事長
☑ 台灣出口今年首度超越韓國,為什麼台灣對東協的滲透力卻不如韓國明顯?
黃振綱理事長:「兩個理由。第一,台灣出口超越韓國,主要靠 AI、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拉動,這些產業與東協市場終端消費關聯性弱。第二,台灣在『產業政策聯動』與『系統性合作』上落後韓國。韓國政府與大企業形成緊密聯盟,推動 FTA、建立貿易辦公室、支持企業在當地建廠與品牌投資。台灣做得到,但步調明顯慢於韓國。韓國企業在東協的『漢江奇蹟複製版』已經展開,台灣需要急起直追。」
☑ 食品與美妝是台灣傳統優勢產業,為何在東協的品牌認知度仍低於韓國?
黃振綱理事長:「因為『品牌投資 vs 貿易投資』的差異。台灣食品業者多採『OEM / ODM 代工模式』或『低端貿易』,賺得快、風險小;美妝業者雖然產品品質好,但國際品牌故事薄弱,消費者不知道『Taiwan Beauty』為何物。韓國反過來,三星、LG、CJ、高麗人參等都是強勢品牌,消費者主動搜尋。台灣若想提升東協市場滲透力,必須投資『品牌與故事』,而非只靠『產品與價格』。這需要 5-10 年才能見效,但長期報酬遠大於短期貿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