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社花海域經濟整合吸睛 中台灣農業區域合作典範

新社花海域經濟整合吸睛 中台灣農業區域合作典範

新社花海域經濟整合吸睛 中台灣農業區域合作典範

(報新聞/鄒志中 特稿)   台中市政府今年特別策畫的「2025新社花海暨台中國際花毯節」與「中台灣農業行銷展售會」的結合,看似只是一場農業展覽活動的升級,但實際上反映了地方政府在面對全球經濟變局時,如何重新思考區域農業發展未來的更深層戰略。這個活動將於2025年11月8至30日在新社登場,邀集包括苗栗、彰化、南投、雲林、新竹縣市及嘉義市等八縣市共同參與,展現的不只是農產品的多元風貌,更是中台灣地區政府攜手推動區域經濟整合的一次大膽嘗試。這種跨域合作的新模式,值得從更宏觀的角度來審視。

新社花海域經濟整合吸睛 中台灣農業區域合作典範

傳統上,農業展銷會往往是單一縣市的自我宣傳舞台,台灣各縣市農產各展所長,彼此卻缺乏系統性的聯動。但今年台中市政府主導的做法不同,它打破了這種各自為政的局面。台中市政府邀請台灣八個縣市共同參與,設立七大主題展館,每個館別都代表一個地方的農業品牌與特色,這本身就是一個經濟學意義上的創新。為什麼?因為它用實際行動驗證了一個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在自由貿易與開放合作的框架下,地區間的專業分工與協力,能夠創造遠大於單個地區獨立運作的經濟效益。這種思維方式,值得深入剖析。

新社花海域經濟整合吸睛 中台灣農業區域合作典範

首先看台中市扮演的樞紐角色。台中作為中台灣最大城市,在這次合作中不是以壓倒性的優勢主導一切,而是主動承擔起「協調者」與「整合者」的責任。「台中領鮮館」展出智慧農業與品牌成果,卻同時為其他縣市打造展示平台,這體現了一種成熟的區域經濟合作哲學。但這背後隱含的邏輯是什麼?這是因為台中市政府認識到,中台灣農業要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單靠台中市的力量是逺逺不夠的。必須整合周邊縣市的農產優勢,才能形成足夠的市場吸引力和品牌影響力。換句話說,台中市政府並不是在做「慈善事業」,而是在進行理性的「經濟盤算」。

新社花海域經濟整合吸睛 中台灣農業區域合作典範

這個洞察很重要。台灣許多地方政府往往陷入零和思維,認為幫助鄰近縣市發展便等於「削弱自己」。但經驗表明,在面對台灣全國性甚至國際性的競爭時,區域層級的協力反而能夠提升每個參與者的競爭地位。苗栗、彰化、南投、雲林…等縣市有各自擅長的農產品,苗栗以特色手工藝聞名,彰化是農業大縣,南投茶業與咖啡獨樹一幟,雲林則以米食與畜產著稱。如果每個縣市各自辦展,投入成本高,人氣往往不足。但集中在新社的這個平台,加上花海與花毯的景觀藝術加持,整個展銷會的吸引力頓時倍增。這種「綜合效應」(combined effect),正是經濟學中強調的「區域集聚」(regional agglomeration)概念的實踐。

新社花海域經濟整合吸睛 中台灣農業區域合作典範

更關鍵的是,這次合作體現了一個往往被忽視的現實。中台灣的農業面臨著全球化時代的雙重挑戰:一方面要競爭國際市場,另一方面也要對抗台灣其他地區的農產競爭。在這樣的環境下,單打獨鬥已經不可行了。但這個洞察在許多政策層級上仍然缺乏。看看台灣其他地區,台灣許多縣市政府依然各自為政,甚至在農業行銷上互相掣肘。相比之下,台中市政府願意主動打破城市邊界,邀請其他縣市共同參與,這背後需要的「政治眼光」與「經濟理性」,是相對值得肯定的。

新社花海域經濟整合吸睛 中台灣農業區域合作典範

但我們也必須問一個更深層的問題:這樣的「區域合作」,是否真的能解決中台灣農業面臨的結構性問題?台中市政府反覆強調「智慧農業」、「品牌永續」、「科技行銷」,這些詞彙聽起來很現代,也很吸引人。但實際執行的層面上,農民和小農品牌是否真的得到了有意義的支持?從蔬果、花卉、茶品、咖啡到米食,產品類別確實多樣,但多樣性能否轉化為實際的「銷售機會」?這就是一個要「實踐檢驗」的問題。

新社花海域經濟整合吸睛 中台灣農業區域合作典範

展銷會的本質是展示而非銷售。許多農業展覽看起來熱鬧非凡,人氣爆棚,但真正的成交量卻不如預期。原因很簡單,展覽帶來的曝光度只是起點,真正的商業成功還需要後續的品牌建立、物流配送、消費者忠誠度…等一系列環節的配合。台中市政府強調「互動體驗」與「科技行銷」,這是積極的方向,但前提是要真正理解現代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來看花海固然重要,但他們買不買農產品,取決於品質、價格、便利性以及品牌認知。如果展銷會只是把農民們聚在一起展示產品,而沒有建立持續的銷售通路與品牌推廣機制,那麼這個活動對農民的「實際幫助」仍就會相當有限。

新社花海域經濟整合吸睛 中台灣農業區域合作典範

這也涉及到一個更廣泛的問題,即「小農經濟」在現代市場中的處境。台中市政府特別提到「農民團體、小農品牌及在地農會」,這些群體正是台灣農業中最脆弱的環節。他們面臨的不只是銷售問題,還有成本上升、勞動力短缺、氣候變化…等多重的挑戰。一個展銷會能否真正改善他們的經營狀況?答案恐怕是:「可能有幫助,但幫助有限!」。更根本的解決方案需要從農業結構調整、農民組織化、供應鏈優化…等更深層的層面著手。

新社花海域經濟整合吸睛 中台灣農業區域合作典範

不過,我們也不應該過度悲觀。這次「區域合作」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有其積極意義。首先,從區域品牌建設的角度看,將中台灣各縣市農產聚合在一個統一的展銷平台,本身就在進行一種「品牌聯想」的工作。消費者來到新社花海,看到的不只是某一個縣市的農產品,而是整個中台灣農業的綜合呈現。這種「中台灣農業」的地域品牌認知,長期來看是有價值的。其次,從政府治理的層面看,台灣八個縣市政府能夠協調一致,共同策畫一個大型展銷活動,這本身就反映了一種超越地方本位的視野。在台灣地方政治往往陷入對立與零和競爭的背景下,這種合作的示範意義不容忽視。

新社花海域經濟整合吸睛 中台灣農業區域合作典範

而且,我們應該注意到這個活動中所隱含的政策智慧。台中市政府並沒有試圖壟斷農業行銷的主導權,而是扮演一個「平台提供者」的角色,讓其他縣市有機會展示各自的農產特色。這種開放式的合作框架,比起讓政府直接干預農業市場或試圖「挑選贏家」的做法,要來得更聰明也更有效。經濟學的教科書告訴我們,政府的最佳角色往往是創造市場機制運作的基礎設施,而非取代市場本身。從這個角度看,新社花海與農業行銷展售會的結合,正是台中市政府提供公共平台、引導市場力量運作的一個好例子。

新社花海域經濟整合吸睛 中台灣農業區域合作典範

但長期而言,區域農業的真正成功,還是要取決於個別農民和農業企業的競爭力。展銷會是一個展示的舞台,但要真正贏得消費者的青睞,還是要靠產品品質、創新能力和市場敏銳度。政府可以搭建平台,但站上舞台的主角必須自己做好功課。新聞稿中強調的「智慧農業」與「科技行銷」,其實是在指向這個方向——農業必須升級,小農必須向上整合,才能在全球競爭中存活。新社花海這樣的展銷會,與其說是為農民創造銷售機會,不如說是給了他們一個信號:市場在變,消費者的品味在變,如果你還在用老辦法做農業,遲早就會被淘汰。

新社花海域經濟整合吸睛 中台灣農業區域合作典範

也正因如此,這次中台灣八縣市的聯合行動,意義在於它展現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不是各自為政地互相競爭,而是認識到在全球化與市場化的衝擊下,地區間的協力已經成為必要。這種思維,其實反映了許多面臨產業升級與全球競爭的地區正在經歷的共同困境與共同覺悟。中台灣的農業不是孤立的,它要跟國外農業競爭,也要跟台灣其他地區的農業競爭。在這種雙重壓力下,唯有整合資源、發揮綜合優勢,才有可能開創新局。

新社花海域經濟整合吸睛 中台灣農業區域合作典範

展望未來,新社花海的成功與否,不只取決於今年的人氣與銷售成績,更重要的是它能否成為一個可持續的區域合作機制。如果這只是一次性的盛事,效果會很有限。但如果它能夠演化為一個固定的、制度化的、多年持續運作的平台,那麼它的影響力就會大得多。理想的情況是,透過不斷的改進與創新,使得中台灣農業的品牌認知逐年提升,農民透過這個平台的銷售與合作機會也逐年增加。這才是一個真正可以改變中台灣農業前景的新戰略。

新社花海域經濟整合吸睛 中台灣農業區域合作典範

總體來說,台中市政府在新社花海中的角色定位,以及邀請到中台灣八縣市的聯合參與,體現了台中市政府對於區域經濟整合的創新理解與嘗試。這雖然不是一個最完美的解決方案,台灣農業的結構性問題仍然存在,小農的困境仍然深刻。但至少,它顯示了政策制定者已經開始意識到,在面對全球化與市場化的挑戰時,孤立的、本位主義的做法已經過時了。唯有攜手合作、資源整合、共謀共榮,才能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新社花海,或許就是這樣嶄新思維的一個具體的呈現。

新社花海域經濟整合吸睛 中台灣農業區域合作典範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