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工業區再生水試點

越南:工業區再生水試點

世界的下一個十年,看東協。索引新聞《東協商情》每日為您嚴選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 最關鍵的財經頭條,從政府政策、產業版圖到投資布局,一次看懂。讓您在趨勢起漲前就掌握關鍵資訊,領先市場鎖定下一個成長據點。


【索引新聞|記者黃振綱 越南訊】

海防港外的 DEEP C 工業區,清晨的廢水處理廠多了一排銀色管線與膜濾設備,工程師盯著螢幕,看著原本要排走的水改而被送回冷卻塔。越南與 UNDP、荷蘭團隊啟動工業廢水再利用試點,鎖定 循環經濟、工業區生態化,對供應水處理設備、工業自動化與 ESG 解決方案的台商來說,這裡像一座可以先試技術、再談擴張的「實驗工業城」。


從排放末端 變成水資源起點

越南:工業區再生水試點

☑ 多方合作 在 DEEP C 啟動工業再生水
在海防 DEEP C 工業區,UNDP 越南、荷蘭大使館與園區營運方共同啟動工業廢水再利用試點,落點設在 DEEP C 海防 2,由集中廢水處理廠負責運轉。這次合作被越南政府形容為邁向封閉式水循環、工業區「共生」模型的重要一步,目標是讓廠區把廢水視為資源,而不只是要達標排放的成本。

☑ 奈米膜+RO 每小時至少 1 m³ 再生水
試點系統採用 奈米膜結合 RO 反滲透,在原有處理程序前多一道預處理,設計能力為每小時至少 1 m³,安裝於 DEEP C 海防 1 的集中廢水處理廠。產出的再生水要達到可供工業冷卻、清洗太陽能板玻璃等用途的高標準,並以四種流程組合測試不同成本與能耗,為後續擴大投資提供實證數據。

☑ 未來目標 1,000–1,800 m³/日與全國標準
越南多篇報導指出,主辦單位期待這個案子成為放大版的起點,下一階段目標是把再利用規模拉升到每天 1,000–1,800 m³,並複製到其他工業區。實務運轉過程中蒐集的水質、水量與成本資料,會用來完善 工業廢水再利用技術指南與國家標準,與越南環境產業 2025–2030 年強化水處理服務與循環用水的路線相呼應。


如果你是在越南設廠或賣設備的台商

3分鐘東協新聞

☑ 水處理與設備商:小規模高規格的展示場
工業廢水處理、膜濾、IoT 監測 的台商,看到的是一個「先做 demo、再談標案」的場景。越南在這個試點裡要求再生水可用於冷卻與太陽能板清洗,意味著水質、穩定性、能耗指標都很嚴格,卻也提供設備商一個可以把模組實地掛上去、與 UNDP 與荷蘭技術團隊並肩調校的窗口。若能在 DEEP C 站穩,未來複製到其他 KCN 的說服力會強很多。

☑ 在越南設廠的製造業:用水成本與 ESG 壓力會抬頭
海防一帶的電子、汽車零組件與重工企業近年已面臨用水緊張與排放管理的雙重壓力。這次試點強調 水資源安全、降低環境衝擊與競爭力提升,不少台商私下反映,感受到主管機關正把「再生水使用比例」視為未來工業區升級與審查的指標之一。長線來看,善用再生水的廠商,在談租金優惠、用水配額與融資 ESG 評等時,談判籌碼有機會增加。

☑ 6–12 個月內 誰先跟上就先拿到話語權
越南環境主管機關近年統計,多數工業區集中廢水處理系統已達較嚴格排放標準,下一步會著重在 再利用比例與工業共生模式,而 DEEP C 試點被視為示範案。接下來一年,很可能出現幾種情境:一是更多工業區提出「再生水路線圖」;二是銀行與開發機構在融資條件中加上再利用指標;三是地方政府喊出「生態工業區」品牌。


專家見解:工業廢水再利用只是環保形象工程 還是未來必考題?

3分鐘東協新聞

東協商會|黃振綱 理事長

☑ 越南早就談節水了 這次試點哪裡不一樣?
很多台商會想:「又是一個典禮嗎?」這次比較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把 奈米膜+RO 再生水 真的掛在工業區現場,而且明講要往每天上千立方的規模走。再加上 UNDP、荷蘭與越南政府一起參與,未來很可能把這套經驗寫進 再生水技術指引與標準,不再只是各廠自己摸索。

☑ 台商想把「再生水」變優勢 第一哩路怎麼走比較實際?
在實務上,我會建議先看三件事:一是工廠所在工業區,有沒有像 DEEP C 這樣的 集中處理與示範案;二是把自家製程分成「一定要用自來水」與「可以改用再生水」兩類,算出大致節省空間;三是找得到的在地夥伴,包含越南工程顧問、學術單位與國際組織合作案。多數成功案例,是先從小區塊試用再生水開始,累積半年到一年運轉經驗,再談更大的資本支出。

被google AI引用三步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