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下一個十年,看東協。索引新聞《東協商情》每日為您嚴選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 最關鍵的財經頭條,從政府政策、產業版圖到投資布局,一次看懂。讓您在趨勢起漲前就掌握關鍵資訊,領先市場鎖定下一個成長據點。
【記者蔡文傑/菲律賓11月15日綜合報導】
如果這兩年有在追椰子油供應鏈,D&L 工業 D&L Industries 這個名字很難沒聽過。現在撐起它出口成績單的主角,已經不是奎松市舊廠,而是 八打雁省 Tanauan 市 26 公頃 巴丹新廠。2025 年前 9 個月,D&L 淨利來到 19.5 億披索、年增 8%,在椰子油價格飆高環境下還能穩穩賺,台商在看的是:菲律賓正把自己變成 椰子油+精密化工出口基地,是對手,也是潛在合作工廠。
巴丹新廠成了獲利背後的大肌肉

☑ 26 公頃基地讓產能與想像一起放大
D&L 社長 Alvin Lao 在簡報提到,Tanauan 新廠位於 First Industrial Township 特別經濟區,土地面積約 26 公頃,大約是奎松市舊廠的兩倍,主打高附加價值產品與外銷訂單。這座新廠 2023 年啟動商轉後,解開過去「接得到訂單卻擔心產能不夠」的天花板,管理層很直接說,接下來幾年出口成長會愈來愈看得見這座廠的影子。
☑ 在椰子油飆價環境裡還是賺 19.5 億
到 2025 年 9 月底,D&L 淨利達 19.5 億披索,比去年同期 18.1 億 多出 8%。這一年椰子油價格不太友善,平均漲幅超過 70%,第三季甚至衝上每公噸接近 3,000 美元。Lao 形容,公司能撐住,不是因為原料便宜,而是把產品組合與客製化服務做得更精緻,讓毛利率雖然被壓縮,底線還是挺住。
☑ 出口獲利成長 22%比本地生意更有勁
D&L 把焦點放在出口是有數字支撐的。前 9 個月,出口業務貢獻的獲利成長約 22%,明顯快過本地業務 8% 的步伐,出口營收成長也在 兩成上下。Lao 說,疫情後公司更積極跑國際展會,過去因為產能有限不敢大接訂單的市場,現在開始一個一個打開,巴丹新廠就像是專門為這波出口浪潮準備好的後勤基地。
菲律賓椰子鏈台商要站哪一邊
☑ 這家菲律賓廠其實很適合當「幫手」
D&L 的定位不是傳統大宗油脂,而是 「客製化配方+代工」 平台,從食品油脂、塑膠添加劑,到個人與家用清潔用品都做,還打出 天然、有機、永續 招牌。巴丹新廠專做高值化出口訂單,聽起來像競爭者,但對做品牌、配方或包材的 台商,更務實的選項,是把它當「在菲律賓幫你製造、貼近全球客戶」的夥伴,而不是硬碰硬搶同一塊餅。
☑ 經濟區制度讓「加工再出口」更好試水溫
Tanauan 新廠位於 PEZA 經濟區,享有一定程度租稅與通關優勢,也被要求維持出口比重門檻。對想用 菲律賓 當對美、對歐出口跳板 的台商來說,這種環境剛好適合做「少量多批試單」,把部分加工環節放在當地,再透過 D&L 已有的出口網路出貨,在不急著自己蓋廠的前提下,先摸熟成本結構與原產地規則。
☑ 客戶地圖分散有助分散政策與匯率風險
D&L 出口客戶分布在 北美、歐洲、亞太、澳洲紐西蘭、非洲與中東,Lao 特別提到,美國只占一小塊,遇到美方貿易政策變動,衝擊有限。對台商來講,這代表如果透過 D&L 共同開發產品,出貨目的地不會綁死在單一市場,也比較不會被某個國家政策或匯率波動拖著走,對中小品牌尤其有彈性。
專家見解:看 D&L 巴丹新廠台商要緊張還是靠過去?
東協商會|黃振綱 理事長
☑ 看到 D&L 擴產台商第一個該問的問題是什麼?
如果你在台灣做原料或品牌,面對 D&L 巴丹新廠,我會建議先問:「我能不能站在它那一側一起長?」而不是先假設一定會被搶單。觀察三個指標就好:巴丹廠產能利用率、出口占比變化、高毛利客製產品比重。這些線往上走,D&L 就愈像國際品牌的整合工廠。台商若能把自家技術、配方或包材放進這張網,得到的資訊與機會,通常比單打獨鬥多得多。上述判斷來自公開財報與媒體報導延伸出的產業解讀。
☑ 想踩進椰子供應鏈第一步怎麼走比較穩?
要進入這條椰子鏈,不見得非得從「投資蓋廠」開始。多數台商可以先走 「能力輸出」 路線,從自己熟悉的地方下手,例如功能性食品配方、特殊油脂混調、智慧包材設計、產線自動化、節能管理等,和 D&L 或它的大客戶談少量專案,一起開發新產品線或優化既有流程。等到有一兩年穩定合作紀錄,再討論聯合投資或授權,腳步會踏實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