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嘉誠/綜合報導】
這天阿生到辦公室收便當盒去洗,他臉上掛著缺牙的笑容。剛進第一社福時他可不是這個樣子。那時爸爸剛離世,他會在大庭廣眾之下熊抱陌生人,是警局的常客。在一次個案研討中,第一社福安排他接受中心全日服務。因中度智能障礙及精神疾病,他的生活一團混亂,中心讓阿生白天在機構中穩定作息,不再日夜顛倒,也定期到醫院回診和服藥。對於最嚴重的「熊抱」問題,教保員觀察阿生抱人不分男女老少,沒有性的成分,因此產出策略讓他反背包包,焦慮症一發作,教保員就要他緊抱胸前的背包,從此,阿生沒有再熊抱別人。爸媽走了,他對經濟有強烈不安感,因此中心幫他設計打工活動,讓他到各辦公室收便當盒來洗,賺一點零用錢。打工活動有很多功能,包含算術、記帳、儲蓄以及人際互動等。阿生在第一基金會已全然被接納,也得到完整的安頓。
在第一,有些人像阿生一樣住在中心,另有些大、小朋友則是每天來做早療或是接受日間訓練,這樣在機構內受服務的心智障礙者將近千人。

緣起:三位特教老師的堅持與一份不變的初心
民國69年,臺灣中重度心智障礙與多重障礙的孩子缺乏教育與學習機會。美國回台特教老師張培士、曹愛蘭、賴美智,與社會學者柴松林等人,因深信「每一個生命都是平等的,心智障礙的孩子應得到該有的尊重和受教育機會」,毅然創立了全國第一個由專業人士組成的心智障礙訓練機構—「第一兒童發展中心」。
從地下室、服務15名孩子開始,如今的第一社福提供心智障礙的幼兒及成人早期療育、生活訓練、就業輔導、住宿安養、專業支援等多元服務,並持續以專業與熱忱,幫助身心障礙者跨越障礙、實現自主生活。
服務規模與專業團隊:全台最完整的身心障礙支持網絡
第一社福目前提供12個幼兒及成人日間照顧及住宿照顧服務據點,還有數個社區支持服務方案,每年服務近2萬名社區家庭。更重要的是,第一社福建構了跨專業團隊,包括社工、教保員、治療師、護理師等,透過系統性培訓與創新服務模式,提供從生理照顧到心理支持的全面服務。
第一社福另一個特色服務是社會企業。包含第一輔具、口罩工廠、物業清潔等多元服務,社企雇用116名身心障礙員工及727名弱勢就業者。有位心智障礙青年說,「老師,我跟你說,之前我工作地方的人都會欺負我,他們以為我不懂,其實我都知道。來第一社企工作讓我覺得很安全,老師會教我使用所有工具,我現在很會操作喔。每一個時間我應該在哪個位置工作,我也很清楚,老師會幫我把工作表寫好。因為白天工作很安心,晚上我都可以睡得很好」。

無論是機構、社區式服務,或是社企直接聘雇心智障礙青年,不僅減輕家庭的照顧負荷,更讓許多身心障礙青年從社會依賴者轉變成生產者,更有尊嚴地生活。
46年來,第一始終沒有忘記初衷:幫助身心障礙者,不是出於憐憫,而是出於對生命價值的真心相信。如果您或您的家人需要幫助,或願意支持第一社福的服務,歡迎透過以下方式聯繫他們。每一個小小的支持,都是推動改變的力量。
企業品牌名: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
聯絡電話:(02)2722-4136
地址:台北市南港區重陽路223號B1
詳見拜訪連結【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官方網站;【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FB粉絲專頁。
透過專業與愛,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持續寫下溫暖故事,幫助身心障礙者走向更自主、更有希望的未來。
原始新聞來源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以熱忱與創新 幫助身心障礙者活出尊嚴與希望 臺灣郵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