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新聞|編輯部/台灣 綜合報導]-一個規則的改變,讓整個產業屏息以待。輝達 2026 年決定從賣零件改成賣整機,這波變化看似震撼,卻讓台灣的 AI 伺服器三雄──緯創、鴻海、廣達反而站得更穩。緯創執行長林建勳更直接表態:「不管怎麼改,最後都還是我們在做。」這句話背後,藏著台灣伺服器廠多年積累的硬實力,也透露出這場供應鏈大洗牌中,真正有本事的人依然握有主導權。
遊戲規則變了 玩家還是那幾個
☑ 輝達動手了 但台廠早有準備
2026 年輝達的 Vera Rubin 平台不再只賣 GPU 模組,而是直接出貨 L10 伺服器機台給客戶,再由伺服器廠組裝成機櫃交付。這聽起來像是輝達要自己掌控全局,但真相是──輝達還是得找人做,而全世界有能力接這種高規格訂單的,就那麼幾家台廠。緯創、鴻海、廣達多年來深耕輝達供應鏈,技術、產能、信任度早就建立起來,這次變革反而讓他們的地位更加難以取代。
☑ 2026 年訂單能見度直通 2027 年
廣達法說會透露,AI 伺服器訂單的能見度已經看到 2027 年,明年 AI 相關營收預估將有三位數百分比成長(也就是翻倍以上),AI 伺服器占伺服器營收比重將衝上8成。這不是預測,而是訂單已經在手上的事實。當全球雲端大廠瘋狂砸錢蓋 AI 資料中心,台廠就是那個不可或缺的製造夥伴。
☑ 機櫃型態出貨成主流 小廠出局了
這波變革讓伺服器出貨從零件組裝變成機櫃級系統整合,廣達坦言,未來市場會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具備系統整合能力與財務實力的廠商手中。白話說就是:沒技術、沒規模、沒資金的小廠,這局玩不起了。台灣三雄憑著多年累積的設計力、測試能力與全球布局,反而在這波洗牌中築起更高的競爭門檻。
台商的機會 藏在細節裡
☑ 緯創砸 52.8 億元擴產 押注 AMD 這張牌
緯創不只做輝達的生意,更大手筆投資超過 52.8 億元擴建竹北 AI 第二廠區,這是為了迎接 AMD GPU 訂單而準備的。緯創執行長林建勳直言,十分看好 AMD 客戶的高成長潛力,顯示緯創正在布局雙引擎成長策略──輝達、AMD 兩邊通吃,風險分散,商機更大。
☑ 鴻海垂直整合玩真的 市占率要衝破 4 成
鴻海目前在 AI 伺服器組裝市場握有45%市占率,而且還要往上衝。董事長劉揚偉透露,鴻海透過集團內垂直整合能力,從零組件到系統組裝一條龍服務,目標是提供客戶一站式模組化資料中心解決方案,這塊業務的毛利率會優於集團平均。更重要的是,鴻海與 OpenAI 等 AI 大廠合作,預計 2026 年資料中心模組化方案就能出貨,這是下一波成長動能。
☑ 零組件廠也跟著起飛 這是生態系的勝利
緯創明確表示不做散熱、機殼、纜線等零組件,避免跟供應鏈夥伴搶生意。這對台灣零組件廠來說是大利多──奇鋐(散熱)、營邦(機櫃)等廠商訂單穩定,而且隨著 AI 伺服器標準化,水冷板等高階零組件滲透率大增,量大但也要維持技術門檻,這是中小型零組件廠的黃金機會。

專家見解:台灣在 AI 運算時代的戰略位置?
東協商會(社團法人東協商貿發展策進會)|黃振綱 理事長
☑ 輝達改規則 為什麼台廠反而更穩?
因為實力才是硬道理。輝達可以改變出貨模式,但改不了一個事實:全世界能做高階 AI 伺服器的廠商就那幾家,而且都在台灣。緯創說「不管怎麼改都是我們在做」,這不是自大,而是市場現實。台廠多年來累積的設計能力、生產效率、品質管控與全球交付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被取代的。
☑ 台商該怎麼搭上這波熱潮?
大廠有大廠的玩法,中小企業有自己的切入點。專業分工才是台灣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零組件廠可以往液冷技術、高功率電源、機櫃設計、高速纜線等高技術門檻領域深耕,成為大廠不可或缺的夥伴。關鍵不是搶著做所有事,而是把一件事做到極致,讓客戶離不開你。
☑ 2026 年雲端資本支出上修到 4900 億美元 這數字有多瘋?
2026 年全球雲端資本支出從原本預估的 4200 億美元上修到4900億美元,2029 年更可能衝到2.8兆美元。這不只是數字遊戲,而是 AI 基礎建設進入超級投資週期。台廠不能只滿足於接單生產,更要思考如何從製造商轉型為解決方案提供者,提供更高附加價值的服務,這樣才能在這波浪潮中賺到真正的大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