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NEWS 王志強】
今年(2025年)1月,台灣政府於矽谷設立Startup Hub,並同步發布首份新創白皮書,強調在半導體、AI與能源等領域的國際策略佈局,目標吸引人才回流、深化與美國創投合作,並推動新創產業持續成長。
2025年1月14日,台灣於美國矽谷正式啟動 亞洲矽谷計畫旗下的「Startup Island TAIWAN Silicon Valley Hub」,並於3月發布首份政府新創白皮書,展現深化半導體、AI與綠能產業的國際新創戰略。
矽谷 Startup Hub 啟動加速國際連結
台灣國發會於矽谷帕羅奧圖(Palo Alto)設立首間美國辦公室,命名為 Startup Island TAIWAN Silicon Valley Hub,提供包含共創空間、專業諮詢與社群平台等資源,現場逾300位業界與創投代表出席開幕,包括Google、Qualcomm、SkyDeck、台積電與和碩下游代表等 。
開幕當天並簽署MOU,由NDC劉鏡清部長與Berkeley SkyDeck總經理簽訂,攜手推動台美創新鏈結 。
逆勢成長:2023年新創資金達歷史高
全球2023年面臨資金寒冬,投資額較前一年度下滑約40%;但根據政府數據,台灣新創募資卻逆勢成長約10%,達新台幣84億元(約8.46億美元)。
NDC指出未來四年將投入新台幣1500億元(約45.6億美元)扶植新創,包括與學界合作的研究計劃與企業聯盟 。
白皮書揭示生態系關鍵數據與成長動能
3月27日經濟部發布首份台灣新創白皮書,截至2024年12月31日為止,台灣共有9576家符合定義的新創公司登錄於FINDIT平臺,其中70%具有研發團隊 。
最具成長動能的領域包括AI與數位轉型、能源、綠能與生物科技。
2023年,能源新創募資12.1億美元,生技與健康領域達5.64億美元。
政府補貼形式多元,涵蓋補助金、貸款資助與國際活動推廣 。
亞洲矽谷計畫架構完整加持
Startup Hub是 亞洲矽谷發展計畫(Asia Silicon Valley Development Plan)下的重要支點之一。該計畫自2016年綱要推動以智慧機械、綠能、生技與國防創新等為主軸,強化台灣成為亞洲新創及研發重鎮 。
設立海外據點如東京(2024年)與矽谷,有助於建立從政策、資源到國際連結的一條龍支持架構。
專家與業界觀點:落地挑戰與期待
Startup Island TAIWAN 矽谷 Hub 總監Dennis Liu表示,此Hub作為雙向橋樑,不僅協助台灣新創進入美國市場,也幫助海外人才落地,如Gold Card持有人David Lam與Mark Birch,受到政府肯定 。
不過當地租金及營運成本高,UBestream執行長蘇育民呼籲政府應補助營運費用,以降低新創進駐門檻 。
人才回流與創新鏈結挑戰仍存
目前矽谷Hub目標支援超過100家台灣新創,並吸引2000位人才回流 。未來挑戰將聚焦於營運成本補貼、後續資金取得與如何擴大Hub全球影響力。政府挹注的強大資源,使台灣新創具備進階國際發展的基礎,但事態能否乘勢持久,尚有待持續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