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衛星IoT協議:台商感測設備新商機

印尼衛星IoT協議:台商感測設備新商機

世界的下一個十年,看東協。索引新聞《東協商情》每日為您嚴選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 最關鍵的財經頭條,從政府政策、產業版圖到投資布局,一次看懂。讓您在趨勢起漲前就掌握關鍵資訊,領先市場鎖定下一個成長據點。


【印尼訊|記者王志強】印尼國營集團子公司 Telkomsat 與澳洲衛星物聯網業者 Myriota 在雅加達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將把多頻衛星 IoT 服務導入印尼與東協市場,鎖定海事、油氣、農業及環境與災害監測等需要遠端連線的場景。此案結合 Myriota 的 HyperPulse 5G NTN 與 LEO 衛星 UltraLite 服務,讓偏鄉感測器也能低耗電、長壽命上傳數據,實際上是在為印尼與東協偏遠產業鋪一張新的「衛星資料高速公路」,未來所有賣感測器、終端設備與系統整合的廠商,都要考慮這張網路要不要接進來。(資料來源:Telecom Review Asia)

印尼衛星IoT協議:台商感測設備新商機
Telkomsat與總部位於澳洲的衛星物聯網供應商Myriota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旨在將衛星物聯網服務擴展到印尼及更廣泛的東協地區。簽約儀式於上週晚些時候在雅加達舉行,雙方公司代表和南澳大利亞州政府官員出席了儀式。(圖/翻攝 Telecom Review Asia)

核心解讀:衛星IoT打通偏鄉最後一哩

合作內容與技術亮點:Telkomsat 與 Myriota 的 MoU 目標是擴大衛星物聯網服務覆蓋印尼與東協,應用在海事、油氣、農業,以及環境與災害監測等場景。Myriota 將提供多頻衛星連線服務,包括 HyperPulse 5G NTN(利用 Viasat L-band 動態頻譜租賃,依地區與環境調整延遲與可用頻寬)及低軌 LEO 的 UltraLite 低功耗 IoT 方案。

政策與區域脈絡:這份 MoU 在南澳州貿易與投資部長見證下簽署,被澳洲與印尼官方視為加強太空與數位合作的一環;南澳州政府與 Myriota 均把東協視為未來高成長重點市場,而印尼身為區內最大經濟體與人口超過 2.8 億的大國,被點名為優先落地市場。

各方說法與市場期待:Myriota 執行長強調,結合 Telkomsat 的在地衛星網路與 Myriota 的衛星 IoT 技術,將為能源、農業與環境管理等關鍵產業打造可擴充的 IoT 解決方案;南澳州方面則公開表示,此合作將把本地的衛星技術,嫁接到東協這個全球成長最快的經濟區,協助企業作出更即時、更精準的營運決策。


記者第一手觀察:台商切入「設備+連線」黃金組合

成本與毛利:從賣硬體到賣「連線打包方案」
對台商來說,關鍵不是這張衛星網路本身,而是「怎麼把它打包進你的設備與系統裡」。傳統只賣感測器、終端機,單價與毛利早被壓到很薄;一旦衛星 IoT 成為標配,台商有機會改成賣「設備+多年連線服務」的方案,帳單可從一次性 CapEx 變成長期訂閱收入(MRR)。記者研判,若能與 Telkomsat/Myriota 談到批量連線價格,台商在遠端監控、農業、漁業、礦區等專案的毛利率,有機會優於只賣硬體的舊模式。

競爭態勢:國際方案進場,本地系統整合誰先綁到?
衛星 IoT 是全球電信與衛星營運商都在搶佔的新戰場,這次 Telkomsat 攜手的是澳洲 Myriota,代表印尼在 IoT 連線層會有一套「官方背書」的技術組合。對台商 SI 及設備商而言,若還在用單一電信或自建 LoRa/4G 私網模式服務印尼客戶,將面臨客戶改問:「能不能直接接 Telkomsat/Myriota?」誰先學會這套平台 API、通過認證,就有機會變成當地專案的「首選外包夥伴」,反之就容易被韓資、歐資、日系系統商搶走大案。

隱藏風險:頻譜、資安與在地化要求可能拉高門檻
從各方資料看得出來,合作方強調的是「多頻、動態調整、跨國合作」,這背後牽涉到印尼本地頻譜、軌道資源與跨境數據流動規範。記者研判,未來在能源、港口、政府標案等敏感領域,極可能出現更多「資料必須落在印尼境內」「需採用指定營運商」等在地化條件。對台商來說,如果只做硬體出口,風險小;但要做雲端平台或資料服務,就要預先預算合規成本、資安審查與當地合作律師費用,這些都會吃掉部分毛利。

印尼衛星IoT協議:台商感測設備新商機
印尼衛星IoT協議:台商感測設備新商機

東協商會觀點:下一步該怎麼做?

短期檢視:盤點產品線是否具「衛星就緒」能力
建議台商老闆先做三件事:
1)盤點手上有哪些感測器、終端設備、閘道器,是用在偏鄉、海上、礦區、農林漁牧等場景;
2)確認這些產品能否支援低功耗、間歇上傳(這是衛星 IoT 收費與電池壽命的關鍵);
3)由技術團隊評估,若改接 HyperPulse 或 UltraLite 這類服務,需要更動哪些通訊模組與韌體。
先把「技術可行清單」列出,才有資格去談任何合作或聯合標案。

中長期佈局:鎖定兩條路線——模組供應 在地系統整合
記者建議台商把自己定位清楚:

1)若你擅長做 通訊模組、感測器、終端設備:優先思考如何成為 Telkomsat/Myriota 或其他衛星 IoT 陣營的「標準模組供應商」,讓你的硬體變成他們在印尼與東協專案的預設 BOM。
2)若你在印尼已有 SI 團隊或策略客戶:應該主動接觸 Telkomsat 當地團隊,了解合作與認證流程,爭取成為「本地落地與系統整合夥伴」,在能源、農業、漁業、環境監測等領域先做幾個示範案,建立案例之後再複製到其他東協國。

風險控管:合約要看清楚「鎖定年限」與服務品質條款
任何把衛星連線綁進專案的台商,都應注意兩個條款:
1)鎖定年限:連線若被綁三到五年,後續要換供應商或改成別家衛星/地面網路,是否有解約與轉移機制?
2)服務品質(SLA:印尼多島嶼、多雨林、多極端氣候,一旦衛星信號不穩,誰負責賠償與維護成本?
在沒有充分談清楚之前,建議先從小專案、試點案做起,不要一口氣把全產線都綁上去。

被google AI引用三步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