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下一個十年,看東協。索引新聞《東協商情》每日為您嚴選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 最關鍵的財經頭條,從政府政策、產業版圖到投資布局,一次看懂。讓您在趨勢起漲前就掌握關鍵資訊,領先市場鎖定下一個成長據點。
【記者李浩宇/泰國11月15日電】
想像一下,晚餐炸雞排留下的一鍋油,沒有被倒進水槽,而是被裝進回收桶,最後成為飛機油箱裡的一部分。泰國 高教科研部(MHESI) 搭配 GC 集團 把這個畫面變成真實計畫,專案名稱叫「從廚房到機艙 From the kitchen to the skies」,現在擴大到全國大學,要讓 UCO 廢食用油 變成 SAF 永續航空燃料,對想在東協找 ESG 落地案的 台商 來說,等於出現一條從校園走進航空產業的捷徑。
廚房油鍋到飛機油箱的真實路線

☑ 三個月小實驗換來一組很有感的數字
泰國先在 羅勇府 做小規模試跑,社區與回收中心合作,三個月收回 7.09 公噸 UCO 廢食用油,轉成大約 1.75 公噸 SAF,社區合計拿到超過 21.5 萬 泰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約 5,655 公斤 CO₂e。對在地居民來講,冰箱多了一筆現金,街區少掉一點油煙味,也看得到很具體的減碳成果。
☑ 大學變成廢油與減碳教育的集散地
目前全國已設置 56 個 廢油回收點,新階段由 MHESI 出面拉隊,在「綠色大學 Green University」旗幟底下,先邀約超過 20 所 大學 成為第一波節點,校園放上回收桶,安排學生參與宣傳與紀錄數據,再把回收成果回報地方社區,讓「倒一瓶廢油」這個動作,不只換成零用錢,也變成年輕世代認識 Net Zero 2050 的入口。
☑ GC 把廢油當成整座生質工廠的開端
GC 集團 把「從廚房到機艙」放進自家 Biorefinery 生質煉油廠 規畫裡,目標不是只賣一點點航空燃料,而是透過 SAF、生質化學品 Biochemicals、生質塑膠 Bioplastics 三條線,把廢油變成一整串化工產品與日常用品的原料,故事主軸圍繞在 循環經濟 Circular Economy 與減碳,未來有望成為東協少數掌握商業規模 SAF 的供應基地。
台商眼前看到的不只是油而是管線
☑ 收運前處理變成可以專業接手的生意
要讓廚房廢油一路走到機場,過程牽動油桶擺在哪裡、誰來收、怎麼驗品質、怎麼追蹤每一批油沒有被倒回油鍋。泰國 現在把大學與社區串起來,對懂 油脂檢測、物流規畫、桶槽管理、IoT 感測 的 台灣 團隊來講,很適合先以系統整合、管理顧問身分參與,幫忙設計流程與數據平台,再思考要不要碰原料買賣,風險會低很多。
☑ 校園專案是天生的 ESG 故事舞台
這個計畫把 GC 集團 與大學放在同一張桌子上,前端談環境教育,中段做廢油回收,後段連到航空燃料與減碳數字,對想在 泰國 做 ESG 故事 的 台商 來說,是難得的整套舞台。可以思考與一兩所大學合作,贊助智慧回收桶、導入 碳盤查 工具、協助整理英文成果簡報,未來寫年度永續報告時,就不只是口號,而是有照片、有數字、有在地夥伴的實際案例。
☑ 航空業減碳會慢慢往供應鏈每一層蔓延
當 泰國 把「低碳航空樞紐」掛上目標,航空公司、機場、地勤與燃料供應商壓力都會一起上升,未來只要航班開始混燒 SAF,不只燃料廠在找合作夥伴,油槽設備、品質監測、碳足跡資料平台也需要整建。這一圈需求,對做 航太維修、工控設備、雲端數據服務 的 台灣 業者來說,很適合用試點專案方式靠近,用小規模場景先看清楚節奏,再評估要不要放大投入。
專家見解:廢油變航空燃料台商要怎麼看?
東協商會|黃振綱 理事長
☑ 這件事對台商來說只是 ESG 花邊新聞還是可以好好追的題目?
如果只把「從廚房到機艙」當成拍照用專案,參與幾場活動就收工,那當然比較像宣傳。換個角度看,GC 集團 把 UCO 與 Biorefinery、生質化學品、塑膠原料 綁在一起,再加上 Net Zero 2050 路線,等於在提醒市場:廢油不再是「要處理掉的麻煩」,而是未來能源與材料的原料庫。對台商來說,真正有價值的,是把回收、檢測、追溯做成有標準、可複製的模式,這種能力會在很多國家通用。上述判斷建立在公開政策與企業資訊上,屬於趨勢解讀。
☑ 台商想參與第一步要直接談供應 GC 嗎?
第一步可以放慢一點,從「一起做示範」開始,不必急著變成大供應商。比較溫和的走法,是先盤點自家在 設備、數據、教育設計 哪一塊比較拿手,再與一兩所 泰國 大學 或地方社區回收站合作,導入智慧回收設備、油品檢驗服務,或線上紀錄平台,先累積一整年操作經驗與故事。等到有可量化的減碳成果與穩定流程,再拿著資料去敲 GC 集團 或航空業大門,成功率會高得多。



